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

〈5 戒慎品〉

〈戒慎品〉第五

(十七)昔波羅奈國有山,去城四五十里,有五沙門處山學道。晨旦出山,人間乞食,食訖還山,晚暮乃到,往還疲極,不堪坐禪思惟正定,歷年如是,不能得道。佛愍念之勞而無獲,化作一道人往到其所,問諸道人:「隱居修道得無勞惓?」諸沙門言:「吾等在此,去城既遠,四大之身當須飲食,日日供給,往還疲勞,經年歷歲,勤苦竟已,晝日往返,暮輒疲頓,不暇復得修道,為當正爾畢命而已。」道人語曰:「夫為道者,以戒為本,攝心為行,賤形貴真,捐棄軀命,食以支形,守意正定,內學止觀,滅意得道,

養身順情,安得免苦?願諸道人明日莫行,吾當供養,使諸道人休息一日。」時五沙門意大歡喜,怪未曾有,安心定意,不復憂行。明日日中,此化道人送食而來,食訖安和,心意恬淡,[1] 於是化人為說偈言:

「1. 比丘立戒,守攝諸根,食知自節,寤意令應。(8)

2. 以戒降心,守意正定,內學止觀,無忘正智。(9)

3. 明哲守戒,內思正智,行道如應,自清除苦。[2] (10)」

化道人說此偈已,顯現佛身光相之容,於是五沙門精神震疊,咸思惟戒,即得阿羅漢道。」(CBETA, T04, no. 211, p. 580, b23-c17)


[1] 「心意恬淡」,《大正藏》、《高麗藏》與《磧砂藏》作「心意惔怕」,《法句譬喻經》於〈32 愛欲品〉作「恬惔無憂患」(CBETA, T04, no. 211, p. 603, b19),此處依「聖語藏」異讀作「恬淡」,意與「恬惔」同。

[2] 「自清除苦」,《大正藏》與《高麗藏》作「自淨除苦」,《磧砂藏》與「宋元明藏」作「自清除苦」。《法句經》卷1〈5 戒慎品〉:「自清除苦」(CBETA, T04, no. 210, p. 561, a6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